分享中进步
反思中成长
游戏案例分享活动
为深入落实《幼儿园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等文件精神,更好地帮助教师观察幼儿、解读幼儿,看懂游戏、理解儿童,“看见”游戏中真实的幼儿,“看懂”游戏中幼儿的发展,在本学期末,海口市山高幼儿园又开展了游戏案例分享活动。
PART.
01
案例分享 精彩绽放
本次活动由我们的教研主任石丽敏主持,她首先感谢了各位老师,感谢大家的用心,一直坚持观察和倾听幼儿,坚持做反思案例,在各教研组每个人都进行了案例分享;然后感谢各保教主任、教研主任的用心组织,选出了7个案例给全园老师分享;最后她感谢了马园长一直以来的引领,带领我们大家不断放手游戏、理解儿童。
接下来就是游戏案例分享活动时间了,每一个案例都立足幼儿真实的游戏现场,通过还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所思所想、所做所玩,分析解读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。后面大家也进行了集体的交流分享,分别从“幼儿”“教师”“材料”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。
石丽敏教研主任
每一个游戏案例的背后体现了幼儿的成长价值,引发教师的深入思考,让我们一起回顾精彩瞬间吧!
李甄妮老师
《百变积木》
甄妮老师好奇本班一名幼儿一段时间以来,对数字特别敏感,遇到问题解决问题,用不同的积木拼出了各种各样的立体数字。这个游戏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,还体现了幼儿对数与量的认知,在拼数字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些困惑,他不断的调整积木的方位和大小来尝试完成数字拼搭,从而解决问题。他的拼搭游戏隐藏着数学认知、空间思维、逻辑能力、精细动作技能、解决问题能力、创造力与想象力等多方面的成长机会。
冼卓桦老师
《爬树小记》
幼儿对爬树总是情有独钟,这个“爱好”仿佛是与生俱来的。小班的幼儿胆量普遍较小,而且遇到困难就很容易放弃,但是冼老师观察到这名幼儿一直不放弃、勇敢去尝试。攀爬不仅能够促进四肢力量协调发展,增强幼儿的平衡性、灵敏性、协调性,更重要的还能培养幼儿勇敢、沉着、顽强、谨慎地心理素质和不惧困难的自信心。
陈孝利老师
《搭汽车的毛毛》
幼儿在游戏去尽情的自由探索,去尝试与创新,会分享会合作,体验成功与挫折,促进幼儿的多元化发展。孝利老师讲到,相信幼儿有自己的想法,相信幼儿会自己解决问题。通过自主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,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、想象、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等能力,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符永健老师
《小跟班女孩》
从“分享”到“成长”。做反思型教师,走专业化道路。放手游戏,发现儿童;看懂游戏,理解儿童;回应游戏,追随儿童;每一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也是独一无二的,善意解读孩子的行为问题,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,接纳孩子的行为,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,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,从而理解孩子边缘性参与的需求。
王盈老师
《滚动的球》
幼儿沉浸在球和梯子,垫子的各种奇妙组合里,建构着属于自己的游戏乐园,使用不同的材料,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搭配,也能延伸出各种各样的玩法,在持续观察幼儿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潜能在游戏中获得发展,游戏力量是无限的。
唐源老师
《萌娃房车筑梦记》
在“萌萌的房车游戏”户外自主游戏里,唐老师敏锐捕捉到诸多关键教育视角。看到萌萌专注且吸引同伴,不禁好奇是什魔力吸引孩子如此长久的游戏。当搭建遇阻时,关注孩子们如何凭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,能否洞察梯子与木板结构关系对稳定性的影响,以及合作中的分工、分歧处理。游戏中,孩子们表现出色。萌萌展现出非凡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勇气。小伙伴间默契配合,自发分工,在互动中共同进步。浓厚兴趣驱动孩子们不断深入探索,不断完善搭建。
李雪老师
《看!我的厉害》
沙水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。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游戏体验,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,但是这次孩子就用PVC管在沙地里画出轨道,用三块砖头排在一起当火车,用沙子在火车头做好标记,然后开始行驶……老师在观察的过程过发现孩子的想法和我们成人的想法不一样;在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他会大声喊出来告诉同伴,然后消化情绪继续玩耍;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主动解决问题;在两个同伴发生争吵时会用巧妙的方法解决同伴矛盾。在不小心碰坏同伴作品时,会主动道歉并帮忙修好。在游戏中孩子的表现太令我惊讶了,我再一次坚信孩子是积极主动的学习着。我想作为老师只有更加认真观察孩子,倾听了解孩子,才能为孩子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持。
PART.
02
总结经验 赋能成长
马园长
最后,马园长感谢李甄妮、唐源、李雪、冼卓桦、陈孝利、符永健、王盈老师带来的游戏反思案例,感谢每一位老师聚焦儿童的用心、静心和潜心。这些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儿童的了不起,惊奇于儿童的奇妙大世界。同时也看到了用心观察儿童、用心倾听儿童,静心反思自己的老师们。感谢大家坚持观察倾听儿童、坚持做反思案例。
同时,马园长就部分案例进行了解析,并给出了相应建议。希望我们的老师们坚持“以儿童为本”的理念,将安吉游戏精神内化,从“分享”到“成长”。做反思型教师,走专业化道路。放手游戏,发现儿童;看懂游戏,理解儿童;回应游戏,追随儿童。让我们一起努力。
END